山水造境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校長 黃光男
臺灣藝壇對胡念祖先生的水墨畫,是備受尊重的創作者。
不論他早期在師大或是麗水精舍的苦心學習與表現令人讚賞,就其國際活動亦充滿活力,並創造了臺灣畫界的品牌,其中的工筆山水畫或是寫意山水畫,均甚具時代視覺感受與環境特性的表達,致使畫面在繁而簡、精而妙的畫境有了極大的成就。
最令人稱道的是他遵守中國繪畫的原理、美學,卻能在國際現代性的符號,取得筆墨的靈動,傳統的「三違法」或是「皺法」做為山水畫的肌理,「意在筆 先」、「得意忘象」,或者「文人畫」的講究,促使畫面內容充實;另擇為「抽象」、「具象」的簡約符號,如墨韻、墨彩的應用,使之朝向現實社會更能接受的形 質,或許可以視為現實性或現代性。
胡念祖的畫,就在這些大原則之下,有諸多的創作命題,其一是文人形質的小品山水,將傳統優秀的藝境寄寓筆墨之間,有細緻工筆,如院體繪畫;有粗簡寫意畫的斟酌;其二是寫生山水畫法,來自黃君璧教授所研發的鏡頭視覺法,將物象化為美學符號,並及山水畫形質的創作;其三是狂勁之視差反射方法,亦即圖與地反差的抽象表現,符合西方所謂心靈之於物象的附著處,形質之定位已在「中得心源」的領域上。換言之,自我表現的追求是胡念祖此次畫展的定調。
胡念組創作,在嚴謹中疏朗,在飛奔中拘約,有法有理,非法非理,但法理自得,是畫界追求的目標。胡念祖師承名師,面向現代,創作美學的永恆,值得特別感佩。
在他「八十創作展」開展前,得以先睹為快,相信這些精品,必留存美術史中,也為社會提出傑作創作與貢獻。特推介如上。